精品原创 > 正文

从“小作坊”到非遗工坊 用千年时光书写一面一茶

2023-02-14 16:43:30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文陈玉玺 袁志磊/文 罗世鼎 金正义/视频)一采一制,用叶芽孕育推陈出新;一缠一绕,用传统承载产业兴。

为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开展了“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工作,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评审和公示,确定了66个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其中,信阳市赛山玉莲茶非遗工坊《赛山玉莲茶:茶香满溢致富路》和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非遗工坊《潢川贡面:空心贡面‘心不空’》入选。

本次入选,既是对两个非遗工坊的肯定,也是对两位传承人多年来不懈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信阳市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激励。

茶香溢满致富路

茶,作为信阳的代表性产业,唐宋年间便有名茶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

而好的叶芽离不开好工艺的炒制。

在信阳市光山县凉亭乡这片土地,不仅茶种品质优良,制茶更是传承悠久,自明代起便有制茶工坊。优良的制茶工艺代代相传,其中,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赛山玉莲茶制作技艺,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赛山玉莲茶制作技艺作为一种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分采摘、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和拣剔等八道大工序。以该技艺炒制而成的茶品质颇高,其外形条索细秀匀直,白毫遍布,茶汤嫩绿鲜亮,香气清香高爽,滋味鲜爽。

而赛山玉莲茶的优异除了得益于独到的制作技艺,也得益于长期坚守的工匠精神。

要做出上等的赛山玉莲茶,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大量经验的积累。制作赛山玉莲茶中的佼佼者以匡氏、陈氏制茶技艺最为有名。匡氏、陈氏家传制茶技艺,世代相承,广泛授徒传人,在信阳产茶区颇具影响。

可随着传统手工炒制技艺受现代化生产的影响日渐式微,制作技术一度危在旦夕,濒临失传。2019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匡祯超等赛山茶人为改变这个局面,成立了赛山玉莲非遗工坊。

工坊通过茶园改良、手工制茶技能培训、产品设计提升、网络营销能力培训等形式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工坊”模式,吸纳了1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茶叶家庭农场、36个茶叶加工大户参股经营,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大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为保护赛山玉莲茶传统制茶技艺,赛山玉莲非遗工坊强化技艺传承,注重人才培养,将传统工艺与科技创新结合,培养老中青三代制茶人,同时借助抖音、视频号等新型媒体,扩大对非遗文化和非遗产品的宣传力度,提升非遗品牌综合价值。如今,包括春茶销售、乡村旅游、农家乐餐饮住宿等特色的“茶经济”产业链已成为光山县群众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

贡面承载产业兴

条细如丝、心似管状、筋道爽口,这是潢川贡面的突出特色。

信阳市潢川县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来旺说,做潢川空心贡面,原料简单,但工序繁杂,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缠筷”。

下手快速,一气呵成,缠好后,放入专用的面槽中再发酵,韧度达到最佳状态后,进行挂面。面挂上以后,在空气中一点点风干,干至九成后就必须收面,如果太干面就会断裂。说到这个重要的步骤,刘来旺回忆道:“‘缠筷’,我们俗称上筷子。过去我们作为新手练习的时候,都是用麻绳代替面条。盐和水的配比调和、上筷子、挂面要拉长3米根根不断,这些工序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才能做好的。”

每根面直径一毫米左右,持续发酵,一步步膨胀,空气不断交融,产生中空的细孔。挂起来晾晒的潢川空心贡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在微风中跳动着,映在刘来旺的眼中,就像他那颗与潢川空心贡面一同跳动的心。

在儿子刘虹蕾的眼中,儿时的家是由彻夜明亮的灯光,细如发丝的贡面,萦绕在空气中的面香组成的。二十年后,刘虹蕾也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潢川空心贡面里。父亲的愿望就是这门传统手艺能够传承发扬下去,空心贡面这个传统文化能在时光中光亮不灭。

“潢川贡面,起于唐,盛于宋,经1300年传承至今。”

据刘来旺介绍,在当地,有出名的“三喜三面”,指的就是潢川贡面的三种食用文化,结婚时吃龙凤面,寓意龙凤呈祥、婚姻美满;生子吃长青面,寓意孩子健康成长;生日吃长寿面,寓意长命百岁。吉祥的寓意从古至今一直延续,潢川县志记载,公元690年,潢川空心贡面就作为盛大庆典中的宫廷御膳。等到宋朝,潢川空心贡面又作为“光州美食”闻名各地。

谈及历史和典故,刘来旺骄傲地介绍着潢川空心贡面千百年来的传承历史和地位。谈到自身,他却笑着称自己为“草根企业、草根产品”。

但“草根产品”也能领导产业兴旺。

近年来,刘来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公司,从庭院到厅堂,从车间到舌尖,一头连着千家农户,一头连着广阔市场,以潢川县付店镇尤树店村、里棚村、刘楼村为产业集群中心,辐射带动新县、光山、商城、湖北麻城、安徽六安等地,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产业发展。付店镇尤店村、里棚村179户农户依靠空心贡面制作脱贫致富。每户每年增收3.7万元,付店镇尤树店村、新春村、骆店村,每村4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投入企业,每村每年增收4万元。

2013年潢川县全县成立贡面领导小组,2020年10月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潢川贡面非遗扶贫研培班”,2021年成立空心贡面产业发展协会,将空心贡面的加工技艺传承发展。

在工坊的示范带动下,潢川县贡面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探索贡面制作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今潢川县已经有三个专业村从事生产,具有SC生产资质7家,小作坊13家,家庭农户776家,从业人员2000人,年产值6亿元,税收约1200万元,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

日前,河南省农业厅到信阳市潢川县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调研潢川空心贡面的发展,借助着政府的关注和这次入选的良好契机,刘来旺表示,“下一步我们会大力发展农户,在每个村设立风干房。风干作为贡面制作工艺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整个流程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要以此带动当地发展,将散户集中起来,我相信,潢川空心挂面会在我们一代代的努力下,传承发展得越来越好。”  

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王清丰说道:“近年来,全市文旅部门会同乡村振兴部门深入开展非遗助力精准帮扶工作,依托特色非遗资源,高质量建设30多个非遗工坊,选用‘非遗工坊+公司+农户’‘非遗工坊+合作社+基地’‘非遗工坊+代工点’等多种模式,通过提供创业就业平台,吸引了一批大学生返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率先进行直播营销,快速打开市场销路,带动全市2050户6752人脱贫致富。信阳非遗工坊正在发挥‘雁阵效应’,发挥出非遗赋能实体经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乡村振兴部门持续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加强非遗工坊建设,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推动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两个工坊的入选不仅是几个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成果,正是代代手艺人的薪火相传让技艺得以在现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两个工坊的入选不仅是文化正在得以传承发扬的现状,更是中华传统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独特精神力量,和人们日用而不觉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搭建创新之桥,引流传统活水,用各类文化主题活动让非遗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弘扬这潭水动起来、活起来,用传统文化的强劲韧性构建人民的精神世界。

一个工坊,象征着几代人的坚守,一段传承蕴含着许多人的努力。一茶一面在信阳这片土地上,在传承人的坚守中,在信阳市委市政府的着力支持下,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如同这山这水的文化图腾与人共鸣。

(映象网信阳新闻热线:0376-6880376,投稿邮箱:yxxy2013@126.com。)

文章关键词:一面一茶,非遗,工坊 责编:周程新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古稀匠人郑国华:创非遗“皴”法 展葫芦百态

    “择一事,终一生”是每一位匠人的真实写照。郑国华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葫芦”匠人,他的“青牛葫芦制作技艺”早在2007年便被纳入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已年过古稀的他仍在不断思考与创新,让“葫芦”制作技艺焕发着新的生机。

  • 固始非遗传承人杨德鸿:巧手剪乾坤 纸上蕴文化

    2月10日,在固始县柳树店乡沙岗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德鸿的家中,四位小朋友正在向杨德鸿学习剪纸,当天教授的是怎样剪团花,伴随着剪刀有节奏的咔嚓声,纸屑飞落,寓意富贵吉祥、生活美满的蝴蝶和花朵等造型跃然纸上。

  • “青春力量”焕新非遗传承

    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传统剪纸、面人、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各地春节活动增彩添色。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内容。让非遗“活下来”“火起来”,离不开非遗传

  • 非遗传承 文化河南——记义马泥塑艺术传承人“泥人周”

  • 郑州园博园:非遗展演精彩纷呈 欢度喜庆祥和新春

    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六,郑州园博园推出“百城闹新春 一园逛九州”年味主题活动,将传统民俗与非遗技艺结合,引发国风演绎和潮流文化碰撞,为游客营造了有趣又有料的文化盛宴。

  • 内黄:民间社火闹元宵 非遗展演庆佳节

    正月十六上午,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城区内一片喜庆。欢腾的舞狮队、热情的秧歌团、激昂的太平鼓……在活动现场,来自内黄有关乡镇的5支社火队伍从三八岗出发沿着枣乡大道为内黄民众进行了巡游表演,用饱满的热情和优美的舞姿,为在场及在线观看的群众呈上一场“文化盛宴”。

  • 洛阳市偃师区:百村非遗过大年 千人社火闹元宵

    狮舞龙腾庆盛世,锣鼓喧天闹元宵。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洛阳市偃师区“元宵节社火进城”活动隆重举行,全区13个镇(街道)的13支社火队伍3000余名参演群众参加社火展演。偃师城区莺歌燕舞,展演有序。

  • 河南宁陵:非遗展演闹元宵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宁陵县葛天大剧院广场上,肘歌、木马旱船、抬花轿、忠义门拳武术表演等宁陵县省级非遗项目轮番上演,吸引十里八乡的群众驻足观看,为全县人民营造了一个欢乐祥和、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

  • 光山县“非遗进乡村”唱响文化自信

    2月4日,光山县文殊乡花山寨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广场上一片欢腾,非遗旱船、舞狮、竹马舞、光山花鼓戏轮番上演,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周边群众纷至沓来观赏。

  • 山东淄博:六旬非遗传承人的高跷情缘

    元宵佳节,精彩的高跷表演一直是表演项目的重头戏。在山东淄博周村,有这样一位高跷非遗传承人,虽已年过六旬,仍然致力于高跷的表演和传承。 作为非遗传人,刘爱琴还积极推广高跷进校园,开设公益高跷课,让更多的孩子认识并喜欢这门传统艺术。

今日热点

羊山新区“青年夜校”——不卷课堂有年味儿~ 羊山新区“青年夜校”——不卷课堂有年味儿~

精品原创

罗山县公证处:公证+调解 多元解纠纷 罗山县公证处:公证+调解 多元解纠纷

读图时代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