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人-业-位”联动,助推河南乡村康养旅游 高质量发展

2024-03-25 11:43:38  来源:映象网

近年来,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业态,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健身休闲融合,推动形成健康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因此,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既是健康中国战略的行动要求,也是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乡村具有发展康养旅游的天然优势,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康养资源,成为当前康养旅游发展的主阵地。

为大力发展乡村康养旅游,河南省提出坚持县为主体、村为单元,推进大文旅、大健康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出台了《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管理办法(试行)》《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鼓励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乡村创建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并在两年内先后认定了两批共235个村为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以引导乡村康养旅游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为了促进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可以围绕乡村资源转化的三个核心要素人、业、位,从人才建设、产业融合创新、空间布局优化三个方面整体联动,协同推进。

人:构建人才体系,夯实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根基

专业人才是乡村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乡村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河南乡村康养旅游发展存在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急需打破人才瓶颈,推动乡村康养旅游持续快速发展。

(一)“量”“质”结合,扩大乡村康养旅游人才队伍。一方面,积极吸纳旅游、健康、医疗、体育等专业人才,拓宽学校、企业、当地居民等人才输送渠道,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康养人才队伍,为乡村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支持当地高校专家学者从事本地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企业积极与学校开展合作,建立乡村康养旅游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具有旅游和健康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本地乡村康养产业标准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二)“管”“培”结合,健全乡村康养旅游人才培养制度。首先,对标康养旅游服务标准,针对不同层级、不同来源的从业人员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推动乡村康养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的标准化提升。其次,对乡村康养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和专题培训,进行职业素养、康养知识、产品开发、新媒体营销、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三)“保”“奖”结合,完善乡村康养旅游人才发展机制。首先,政府出台有利于乡村康养旅游人才职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为人才成长提供扶持和保障,激发专业人才参与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主动性。其次,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适当提高从业人才的薪酬待遇及奖金补贴,建立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激励专业人才积极服务地方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业:深化产业融合,培育乡村康养旅游多元业态

依托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和联动性,发挥“康养旅游+”的产业融合功能,以康养为核心,以乡村生态资源、文旅资源为依托,通过产业跨界重组、要素跨界配置、主体跨界联合等方式,实现乡村康养旅游产业链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河南省很多乡村具有优越宜人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人文资源,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田园康养、森林康养、体育康养、疗愈康养、文化康养等多元康养旅游业态。

(一)农旅融合,打造田园康养旅游。充分利用乡村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优势资源,以乡村田园生态空间为基础,开发农事、农活生产资源与农家生活资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生态观光、农事体验、健康食品等方式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休闲观光、健康养身的原生态乡村旅游需求。如豫南地区可以结合茶旅资源,围绕茶园风光、茶叶制作、茶食体验、茶文化认知等方面,大力发展以茶为养的特色康养旅游产业。

(二)林旅融合,打造森林康养旅游。河南省“三山”地区森林资源富集,负氧离子含量高,自然景观优美,是休憩养生的“天然氧吧”,应重点鼓励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乡村凭借森林生态优势,通过森林景观改造、林上和林下经济相结合,辅以休闲旅游设施与项目,开展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自然舒适性乡村旅居产品,形成林、旅、养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体旅融合,打造运动康养旅游。将乡村天然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与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相结合,建设环山、滨水栈道,开展登山、攀岩、徒步、山地越野等专项旅游活动。以体育运动的形式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既能吸引康养旅游者,也能汇聚客流刺激消费,关联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乡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康养经济优势。

(四)医旅融合,打造医疗康养旅游。依托乡村中医药资源、温泉疗养,推动医、养、旅深度融合,建设医养旅居基地、温泉养生度假区等。如以张仲景文化、洛阳正骨文化、怀药文化、大宋中医药文化等富有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的河南中医药文化体系为基底,开发集中医药种植、治疗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样化康养旅游产品。以温泉资源为吸引物,全面激活温泉疗养、美容、养生、养老功能,塑造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品牌,以“医”与“疗”形成“养”、实现“康”。

(五)文旅融合,打造文化康养旅游。依托乡村历史民俗文化,开展兼具地方性与参与性的文化活动,促使游客通过亲身参与体验获得文化认知与熏陶,获得身的锻炼和心的升华,从而达到身心愉悦。如将太极拳、豫剧、划旱船、地方民歌等静态民俗文化打造成动态可体验的文化康养活动,既能提升游客参与度,也能促成地方文化认同,推动文化振兴。另外,要充分发掘乡村特色文化,对康养旅游产品进行文创设计,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地方乡村康养旅游产品品牌。

位: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乡村康养旅游区域协调发展

目前,河南省各地市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在数量上差异较大,极具领先优势的区域依次为信阳市、洛阳市、南阳市、平顶山市等地市。在空间分布上集聚特征显著,呈“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格局。高密度集聚核心区位于太行山区的安阳市、鹤壁市、焦作市、济源示范区等市域内连片的多个县区;次密度集聚核心区散布于郑州市、开封市、濮阳市、许昌市,伏牛山区的洛阳市、平顶山市以及大别山区的信阳市的多个县区。因此,需综合考虑河南省各市县区空间边界、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单元,兼顾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重点引领、三群联动、点面串联”的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一)重点引领,培育乡村康养旅游增长极。以郑州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信阳市等5A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数量占据优势的地市为依托,充分发挥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重点乡村康养旅游目的地,引领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的创新发展。

(二)三群联动,发挥乡村康养旅游集群效应。着力打造以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为主的乡村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并实现三大集群联动发展、发挥三大集群的辐射带动效应,增强太行山与大别山集群的对外承接功能,促进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的转型升级。

(三)点面串联,推动乡村康养旅游全域协同发展。以重点乡村康养旅游目的地和三大乡村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为核心,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构筑跨区域的乡村康养旅游产业集聚板块,协同推进河南省东、西部乡村康养旅游发展,实现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全域协同发展。

来源:陈婷、徐辉(信阳农林学院副教授;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四级调研员)

编审:辛鹏

文章关键词:旅游,康养,乡村,发展,文化 责编:辛鹏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玩转“蓝色黄河”有攻略

    临夏州永靖县作为黄河穿境而过的西北滨河小城,在这片186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究竟有什么值得奔赴、留恋、往返,甚至定居?

  • 喜打福牛开春耕 2024年新郑裴李岗农耕文化节开幕

    大象新闻记者 郭再杰 刘少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伴随着绵绵春雨,3月24日上午,在举世闻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首掘地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一场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自发群众文化活动盛大举行。村民以自编自演的文化节目和打春牛、敬天地等传统仪式

  • 包头打造黄河“观凌”新景观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3月17日启动首届黄河开河观凌周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

  • 快来看 黄河大桥建造技术取得新突破

    3月17日,兰(考)原(阳)高速兰考至封丘段项目跨黄河大桥首片钢混组合梁安装完成。

  • 国家级非遗项目“老子祭典”展演在周口鹿邑举行

    3月24日,为纪念老子诞辰2595周年,第九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开幕式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子祭典”展演在老子故里周口鹿邑举行。众多海内外老子文化研究学者、李氏嘉宾、非遗传承人及各界代表正衣冠、肃容

今日热点

羊山新区“青年夜校”——不卷课堂有年味儿~ 羊山新区“青年夜校”——不卷课堂有年味儿~

精品原创

息县:“交地即交证”与“交房即交证”双提升 息县:“交地即交证”与“交房即交证”双提升

读图时代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