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信阳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何泽垚 何志浩)这是一场新时代的攻坚战;这是一条通往脱贫增收的必经之路;这是平桥向着全面小康坚定前行的生动实践!
在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后,信阳市平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从远从深谋划,从高从严要求,从紧从实推进,凝心聚力、全民动员,以攻坚拔寨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摘掉“穷帽子”。
2018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2亿余元,推动农村公路、生态绿化、安全饮水、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文化广场等10多类重点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建引领 脱贫攻坚“大决战”
平桥区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精准扶贫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深入推动、深化落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家里缺点啥,看病哪些能报销,你们都替我想到了。感谢现在的好政策,老太婆我只管享福喽!”五里镇王店村的贫困户黄金英握着帮扶干部的手,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围绕贫困群众的脱贫需求,平桥区制定出台了《帮扶工作实施细则》,38名处级干部、935名科级干部、108名第一书记、408名驻村工作队员、227个村级脱贫攻坚责任组、3977名帮扶责任人奋战在一线,做到结对帮扶全覆盖。
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一户一策一干部”精准帮扶机制,为每个贫困户建立一份帮扶计划,谋划一条切实可行的脱贫路子,明确一名干部结对帮扶。全区处级干部、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每月下乡开展扶贫工作不少于5天,昼访夜谈不少于2天,宣传扶贫政策、统筹帮扶力量、指导脱贫攻坚,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通过干部住村把好作风“带”了出来。
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实施“三百计划”,从产业带头人中培养百名党员,从党员中培养百名产业带头人,从党员产业带头人中培养百名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优先吸纳、选配党员产业带头人112名,配齐配强269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筛选储备600余名村后备干部。在全区开展“五面红旗”评选活动,分别以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社会治理为内容,进行考核评分,每半年评选50个“红旗村”,带动了农村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
不落一人 奏响惠民“大合唱”
打赢攻坚战,必须握指成拳,凝聚力量。平桥区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积极落实行业部门普惠政策,奏响了脱贫“大合唱”。
破除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是关键。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平桥区不断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加强了学校的软硬件建设,156套教师周转宿舍交付使用;严格实施教育资助,对全区3079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教育资助金906.7万元;进一步提高资助标准,建档立卡等家庭困难幼儿生活费补助,由省定每年400元提高到每年800元,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均享受了生活费补贴。
为了啃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硬骨头”,平桥区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截至目前,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6261.79万元,五道医疗保障线累计报销5898.61万元,累计报销比例94.2%。同时,开通慢性病绿色通道,贫困群众随到随办,定期组织医院下乡现场开展残疾人评定工作,解决重度、困难疑似残疾人后顾之忧。
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兜底保障......一系列举措不仅产生了全方位的深远影响,更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贫困群众的心田。
致富有路 产业带贫“结硕果”
冬日乍寒,甘岸街道办事处杨庄村的蔬菜大棚里,香葱、芹菜长势正旺。
使用区里下拨的村集体经济专项经费,杨庄村建起了三个蔬菜连体大棚,承包给世洋农业种植合作社,每年村里获益4.5万元,全村贫困户既能享受入股分红,也能就近在合作社务工。
这种“2+N”产业扶贫基地模式,是平桥区的创新举措。采取“政府+银行+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区政府担保贷款8000万元,区财政补充资金2000万元,共计1亿元,依托平桥区益平种养殖合作社联合社,与恒源控股公司开展合作,为一般贫困户提供租赁费分红。全区4544户入社贫困户通过参加公益劳动,可以连续5年享受入股分红,户年均增收800—1000元。
凭借这些创新举措,平桥区以“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兴建扶贫车间和开展“百企帮百村”“巧媳妇+万人脱贫”“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等活动为重要补充,多元化的产业扶贫格局逐步形成。
如今的平桥乡村,产业带贫、旅游增收前景无限。全区已培育建档立卡产业扶贫“多彩田园”示范工程92个,覆盖贫困村60个,贫困村覆盖率100%,带动贫困户4071户、带动贫困人口10070人,带动50户以上贫困户的示范工程数量35个。彭家湾特帮花木、龙井农林谷草编、五里店君林蓝莓、长台奥吉特食用菌、洋河茂晟源牡丹等农旅结合的特色产业品牌效应初现。
就近就业 扶智扶志“遍地花”
自从当上村里的保洁员,肖店乡齐营村的贫困户杨文良从不惜力,分包片区的角角落落都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通过公益岗位劳动,每月他能领到近一千元的扶贫补助。
乡村道路清扫、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一个个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村级公益性岗位,成为651名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全区公益性岗位安置数中,贫困劳动力占据65%,让贫困家庭适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为进一步强化“扶勤不扶懒”的政策导向,平桥区将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就业岗位送到农民家门口,开设了82期培训班,促进农民掌握手艺、就业创业。已培训劳动人员1.57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1982人,促进形成“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长效脱贫机制。
“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九大体系’建设,把强区与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迈进。”决战贫困,平桥区委书记李灵敏话语铿锵。
昔日沉寂的村庄,如今山清水秀、产业兴旺;平桥儿女挥洒汗水,尽锐出战,奋力书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篇章。
(信阳新闻热线: 0376—6365159 邮箱:yxxy20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