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信阳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樊思广)“我的箩筐不算大,挑过的孩子上北大;别看我的箩筐破,在我眼里是个宝……”日前,在商城县鄢岗镇丰收节上,一位炸豆米老汉一边手摇炸豆米机,一边唱着。在他身旁放着一只装满土鸡蛋的破旧箩筐,格外引人注目。
这位炸豆米师傅叫万永红,鄢岗镇崔楼村食堂组人。他一头箩筐一头豆米机,经常现身在鄢岗、双铺和潢川江集的早集上,乡亲们都叫他“箩筐哥”。
万永红说,这只箩筐是父辈留下的。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箩筐不仅是装盛挑运粮食的器具,还常被用着挑运小孩儿。那个年代农村人走亲戚回妈家,大都是挑担箩筐,一只装着猪肉挂面礼物,一只装着婴孩。一家人肩挑手提,前呼后拥,走在乡间小路上,其乐融融。如果逢喜事赶礼,还染红箩筐,上面盖上红纸或红被面,真是喜庆有余。这箩框在他四哥家时,四哥家四个孩子都曾坐过这箩筐,后来两个侄儿,一个侄女都考上大学。
万永红1956年出生,1977年鄢岗高中毕业,几次高考均落选。落选回乡在当地算是一个文化人,他眼界高,走过路过,最后错过,没有选上意中人,一生未婚娶。他走村串户炸豆米时收养了一个残疾弃婴,现在已三十几岁了,没有劳动能力。正因为万永红没有亲生子女,这只挑过侄儿侄女并考上大学的箩筐他倍加珍惜,一直珍藏,随身携带,成为他羡慕高考的感情寄托和一生的光荣自豪。箩筐由竹子编制,在岁月的浸染下,颜色变得黄中泛黑,大樯的竹子已破损,不得不用布条捆绑,增加稳定性。
箩筐主人所在的崔楼村食堂组,因大集体年代是大食堂所在地而取名,箩筐在当地是再平常不过的物件,用箩筐挑小孩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但一只箩筐承载着历史变迁,记载着鄢岗镇村民耕读传家、重教兴农的家风。自恢复高考制度后,崔楼村的孩子考入大学的有200余人,毕业后分赴祖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才。
“胎妇吃了豆米花,一胎生下文武状元娃;学生吃了豆米花,不考清华考北大;领导吃了豆米花,抓的工作人人夸;老板吃了豆米花,挣得银钱存入卡,买楼房买宝马,过年回家老少笑哈哈;老外吃了豆米花,留洋中国不想再回家……”
万永红挑着特殊的货担,吆喝着他心爱顺口溜,游走四乡,在为人们留住童年记忆的同时,续写着新的传奇。
(映象网信阳新闻热线: 0376—6365159,投稿邮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深入田间地头,趟着泥泞小路,给农民算小康账、出致富招;走进工厂车间,奏响机器轰鸣曲,为企业纾困、解发展难题......在基层一线上,活跃着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就是:“两代表一委员”!
3月30日,光山县斛山乡郑湾村的桃农正在果园里给梨树疏花,给桃园喷施肥料,为桃花授粉……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花香四溢,春和景明,一幅美丽春耕生产图景次第铺开。
自3月11日信阳市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后,息县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掀起了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项目建设的热潮,人文学院、理工学院、行政办公楼、宿舍楼等9个单项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施工单位不断加大人员、机械投入量,近期每日进场施工人员达1300余人。
为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近期,淮滨县税务局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连日来,信阳市浉河区的信阳毛尖春茶生产如火如荼。据记者了解,为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的发生,董家河镇人民政府下发了《春茶期间采茶工食品安全告知书》,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
日前,潢川县火车站开往深圳的返岗复工列车K445次缓缓驶出车站,务工人员透过车窗频频向站台上的志愿者挥手示意表示感谢。
3月30日上午10时,信阳市第七批留观医务工作者欢送仪式在信阳市委党校举行。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巍峰参加欢送仪式并讲话。仪式由信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市政府副市长侯钦东主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地帮扶”医疗工作队几名成员冯博、温泽迎、陈正彦、黄晶晶,挺身而出,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新冠病毒筛查救治一线,坚守新县人民的健康防线。
“这种付出,连亲生儿女也未必做得如此体贴。”一封武汉病区的感谢信被送到支援湖北护士余银凤的手中。收到这封感谢信,余银凤感到有些意外,同时也为这段时间的努力获得收获而感到开心,同时也给了她继续在这个战场坚持下去的动力。
“孩子爸妈前两天又出去打工了,走的时候他们还担心俺文化水平低,地里的活又忙,也不会管孩子。谢谢胡老师到家里来看她,这下他们可以安心工作了。”3月28日,徐庄小学一年级学生张雨欣的姥爷高兴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