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信阳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李顺超)丘陵之颠、荒草之间,51岁的“羊倌” 姚凤林赶着羊群开启了这一天的放牧生活,个子不高的他拿着一条长长的竹杆,穿梭在杂草之边,时隐时现,而在村西田洼里,他的妻子正赶着一群白鹅,鹅儿不停的“嘎嘎”叫,像唱着歌似的陪着两口子,齐心合力奔小康。
提起姚凤林,全村人都知道他家庭困难,父亲去世、母亲残疾,四个子女,3个在上学,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因两口子文化程度低,收入少,生活压力很大。
2014年,在全县精准扶贫的号角声中,姚凤林被识别为贫困户,2015年,驻村帮扶干部走访过程中,发现他家有几只羊养的很好,因缺乏信心和资金,规模一直上不去,就帮他争取到免息贷款5万元,扩大了羊圈,购买了更多的种羊、饲料。
南大桥乡瓦庙村支部书记贾正发说:“现在扶贫就是要帮贫困户找路子,扶贫就是扶志、扶智,姚凤林他善于养羊,在资金上小额贴息贷款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通过3年的尝试,姚凤林养殖了600多头羊,养殖业通过验收,连续获得以奖带补资金9000元,他还享受到了就业安置扶贫的红利,被聘为组公益岗位保洁员。
2017年,尝到甜头的姚凤林,观念得到了更新,致富门路也拓宽了,他看到固始鹅块店生意遍布,白鹅价高,便买了200只鹅苗,由其家属养殖,也初步取得了成功。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出现了销售渠道问题时,支部书记贾正发利用其家属开饭店的人脉关系,帮他联系了众多农家乐老板,并且与农贸市场和超市积极对接,解决了销售的问题。
现在的姚凤林一家已经成功脱贫,正在往小康的路上辛勤的奋斗着。
(信阳新闻热线: 0376—6365159 邮箱:yxxy2013@126.com)
“今年的鳝鱼卖的真不错,是个丰收年!你看这品相好不好,都说‘冬日黄鳝赛人参’,这批鳝鱼俺打算挨着年根再卖,定能卖个好价钱。”1月28日,在淮滨县邓湾乡龙岗村国应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鳝鱼养殖基地里,一个个网箱依次悬挂在清澈透明的水面上,正在给鳝鱼喂食的“鳝鱼大王”龙国应笑逐颜开。
时下,生姜已收获,在淮滨县谷堆乡盛世绿博蔬菜种植基地,数十名村民正忙着卖小黄姜。
1月8日上午,记者在信阳浉河区信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的袋料香菇大棚里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在排放整齐的袋料香菇中,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忙于生产......
1月4日,淮滨县王店乡张扬村,一条笔直的马路两侧,一排排日光温室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透过棚膜,看到大棚内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日前,罗山县农机局结合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班培训班特色,为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摘帽工作,组织学员赴周党莲花农机专业合作社、东铺双龙农机专业合作社观摩培训学习。
冬季,正是香菇收获热卖的季节。记者来到商城县冯店乡宇加艳种植合作社香菇种植基地,恰逢基地正在收获今年的第3茬香菇。只见棚架上整齐码放着菌袋,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像小伞一样紧紧簇拥在菌袋上,散发出幽幽清香。该基地负责人王文保正和乡亲们一起忙着采摘香菇,看着一筐筐正准备运往批发市场的香菇,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可在淮滨县谷堆乡胡营村蒜黄大棚里农民正热火朝天的割蒜黄,一棚棚长势喜人的蒜黄刚收割下来,就被抢购一空。
“俺是50多岁的人了,现在一年还能在厂里挣个两万多块钱,关键活不重还离家近,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了哩!”家住商城县双椿铺镇村的孙志芳大娘满心喜悦的向记者介绍着当今的幸福生活。
“我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父亲还常年患病,是陈老板把我送到外地学习技术,回来后还给我安排工作,现在一个月能挣5000元,还娶了媳妇有了娃,生活真是越过越好了。”淮滨县谷堆乡老关村贫困户符坤感激地说。
“中午别走了,尝尝俺这地道的山羊肉,保准让你们吃了还想吃。”日前,雪后初晴,在商城县冯店乡三柳店村谋祥专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巴谋祥一边熟练地将收拾好的羊肉装车,一边热情地招呼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