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信阳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赵丽华 刘伟峰 郝昱玮)“啧啧,俺种地快累死了,一亩地顶多收入千余元,刘老板这紫苏,籽可卖,秆能卖,叶还能卖,一亩可以收入3000多元,是俺的几倍,赶明俺也种紫苏。”日前,淮滨县三空桥乡刘圩村锦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紫苏种植基地内,忙着收割紫苏的工人刘伟业笑着告诉记者。
将“紫苏”引进三空桥的正是30多岁的小伙刘明洋。有着敏锐市场观察力的他,经常和中药材打交道,发现中药材回报率高,尤其是紫苏,浑身是宝,叶可以解表散寒,梗可以用来治疗脾胃气滞导致的消化不良,籽含有丰富的亚麻酸,可以榨油。
说干就干,2016年,刘明洋试种了60亩紫苏。“紫苏对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我是3月份种植的,那时淮滨还是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紫苏生长, 3-4天就发芽啦。7月份就收获了紫苏叶,一亩地采收紫苏叶500多斤,4斤半湿叶烘干出1斤干叶,市场收购价14元一斤,3个月挣了将近10万。”
尝到“甜头”的刘明洋扩大了面积,又租用了240亩。同时全面挖掘紫苏价值,“除了紫苏叶外,我又在9月份开始雇人收割。紫苏杆直接公司回收,统一做南德、十三香等调料,紫苏籽我榨油,一斤可以卖到80元。一亩3000多元不成问题。“
多道工序产生了巨大的用工需求。每年采收时,地里可以有100多位工人忙碌。孙培明就是其中一位。“我主要负责拔草和采摘,在这工作,时间较灵活,而且活不重。”
刘明洋告诉记者,紫苏叶初加工一般在院里晾晒就能达到收购标准,但为了保证紫苏叶有好的品相和品质,合作社又购买了烘干设备加工,以保证叶子的品质,也解决了阴雨天气无法依靠日光晾晒的问题。
据悉,刘明洋的紫苏基地流动带动近万人次在基地务工,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新途径。对于下一步,刘明洋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希望能有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种植中来,我计划引进更好的种植技术和品种,同时在紫苏的销售上广辟渠道,助力俺们村 ‘抱团’脱贫,加快村里经济发展。”
(映象网信阳新闻热线: 0376—6365159,投稿邮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2000年我出了车祸,导致下肢偏瘫,花干了家里的积蓄,整天躺在床上没事干。自从加入了淮滨县佰德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商务广场,俺这个残疾人也能挣钱了,商务广场货物涵盖农资、酒类、母婴类、生活类等400多种商品,货物有佰德公司物流配送,现在还是疫情防控时期,俺在电脑上轻点鼠标,不用和客户接触就能搞定。到目前为止,我已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化肥30多吨,线上交易额6万多元,我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可靠的收入,生活有了信心,日子有了盼头,感谢政府精准扶贫政策。”4月16日,淮滨县马集镇项园村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孙
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淮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及时为该县公安局购置了一批警用无人机,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12月29日,记者在位于淮滨县三空桥乡曹营村的金鸣养殖合作社里看到,一只只“雀之灵”或悠闲散步,或栖息于木架,胆大的还与人互动,引颈高歌屏羽突开……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归校!请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快步有序进入校园。”经过了一个“史上最长寒假”之后,沉寂已久的校园终于先后传来了久违的广播声。近期,淮滨县高三、初三毕业班学生纷纷走出家门回归校园,开始了忙碌的备考冲刺。
4月14日,省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王东锋一行到淮滨县调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淮滨县委副书记、县长梁超,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郑刚,县政府副县长李强,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懋陪同。
“我去年种植了500多亩再生稻,每亩多收了400—500斤,今年我打算扩大种植面积到1000亩。种植再生稻早种晚收,不但错开了高温热害,而且还有政府补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4月13日早上8时30分,淮滨县实验学校九年级全体师生保持一米以上间隔,整齐有序环绕旗台四周,在校园广场举行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
4月13日,淮滨县召开2020年全县第二次重点项目调度会。淮滨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郑刚,县政府副县长王文斌、李强,县政府党组成员王化锋出席会议。
4月11日,淮滨县委副书记、县长梁超深入台头乡何庄村调研指导小麦条锈病发生及防治工作。县领导王廷俊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