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淮滨:拧紧文化返贫安全阀

2020-05-29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韩浩  李鹏 郝昱玮)淮滨县牢牢扭住文化扶贫这个牛鼻子,拧紧文化返贫安全阀,坚决从根上阻止返贫问题,让贫困群众彻底过上幸福生活。该县把扶贫‘扶智’‘扶志’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发挥文化扶贫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泥叫吹”文化产品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摄影:李爽

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牢固树立文化扶贫也是扶贫攻坚主战场的理念,将文化扶贫工作融入到防止返贫战略全局之中,文化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强基固本,行洪滩区建好文化阵地。该县97个贫困村大部分分布在淮河滩区。2019年底,该县虽然高质量脱贫了,但仍然加大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成了淮河博物馆、文化馆、数字化图书馆和覆盖所有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城市文化基础设备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同时,该县以创建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创建河南省文化先进县为抓手,精准发力,将公共文化建设重心下移,集聚到村级。近年来,该县按照“七个一”(一个面积不少于100m2的文化活动室、一个面积不少于1000m2 的文化活动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套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的标准,高标准建成了全县97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所有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为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阵地和设施保证。同时,为97个贫困村安装了调频广播,实现了“村村响”;为7436户未通电视贫困户安装了直播卫星设备,实现了“户户通”,解决了贫困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为在淮河滩区拧紧返贫安全阀供了坚强的建设保障。

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生活 摄影:李爽

紧贴需求,贫困村里实施文化惠民。贫困群众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仅需要经济支撑、社会保障,更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该县开展了“文化助圆脱贫梦”活动和精准扶贫“文化进万家”活动,该县文化部门组织轻骑文艺小分队深入到贫困村开展巡回慰问演出,每年每村一场,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农民的家门口,以文化振奋贫困群众的精神,坚定脱贫的信心。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免费向农民群众开放,为他们提志气、提技能。持续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实现每乡镇1场以上演出、每个行政村每年放映12场电影。针对当前农民群众热衷于广场舞的现实,为农村广场舞蹈队免费赠送便携式移动音响340套。为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问题,实施了图书流通数字化管理“一卡通”工程,为乡村配置电脑设备420台,发放图书借阅卡9200余张,实现了农民群众在县、乡、村借阅公共图书“通借通还”。针对公共文化远程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建成了“淮滨文化云”数字平台,农民群众通过手机即可享受“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切实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通过送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到农村,让农村群众从精神上享受更多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求知、求乐、求富的基本需求。

强力“造血”,贫困家庭培育“文化经济”。为贫困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政府实施文化扶贫的“输血”职责,要使文化扶贫对象变为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就要培育贫困群众“我要发展”文化建设的“造血”能力。该县坚持以人为本,采取“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文化经济”带动了部分群众脱贫致富。县文化部门牵头组建了56个民间文艺团体,建立了民间文艺协会,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引导民间文艺团体在县内外开展经营性演出,带动了1000余名民间文艺团体人员脱贫致富。肖营村是该县偏远的贫困村,该村民间手工技艺彩绘泥塑“泥叫吹”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泥叫吹”技艺,发展“泥叫吹”产业,通过政府扶持协助,组建了“炳锋泥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通过对该村农户引导和培训,已有80多名村民在农闲时节从事“泥叫吹”产业生产,其中24家贫困户依靠“泥叫吹”生产收入摆脱了贫困。

新建贫困村文化活动室 摄影:李爽

人才带动,乡村阵地注重文化引领。文化扶贫工作要取得实效,有没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精准”乡村文化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该县扎实组织实施“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选派19名文化工作者到贫困村对贫困人口村开展精准文化帮扶,通过“传帮带”,手把手、一对一传授文化技能,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达到了“文化阵地有人值守、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文化种子生根发芽”的良好效果。通过每年开展200余场“以演代训”城乡文艺交流互动展演活动,培训乡土文艺人才7000余人次,并挖掘了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健全了覆盖所有行政村的文化协管员队伍,每年分批组织乡镇文化骨干、村文化协管员、农村文化能人培训,并将发现的有潜力、可造就的基层文化人才选送到省、市进行专业性培训。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形成了“专业带骨干、骨干带群众、群众带群众”的长效模式 ,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文化人才队伍。通过对基层文化队伍培训的持续深入开展,该县实现了文化设施动起来、群众文化活动热起来、群众精神面貌亮起来、文化扶贫工作火起来的良好局面。

常言道“人要活出个精气神”。扶贫路上,一方面要引导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经济上富起来;另一方面要让贫困群众鼓起勇气,自强不息,精神上站起来。文化扶贫是吹送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和煦春风,是融化冻结甘于贫困思想冰霜的暖流,是激发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映象网信阳新闻热线:0376-6880376,投稿邮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文章关键词:淮滨 文化 责编:李高洁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淮滨:弱筋小麦通江达海

    5月28日,晨曦中的淮滨县饮马港码头,一船船弱筋小麦正从这里通江达海,码头货运繁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近些年,该县积极发展临港经济,投资7600万元建成的淮滨港一号码头,有500、300吨级泊位各2个,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125万吨;沿淮建有200多个船台,具有年产500艘钢质货运船的生产能力,在淮滨福地加速临港强县步伐。

  • 淮滨:小毛驴唱响“致富曲”

    许老板,俺想要20斤驴肉,你下次杀驴的时候一定要给俺预留哈!”“估计要下下次了,明天的驴肉都已经预定完了,下次一定为你预留。”5月25日,在淮滨县龙泉路小毛驴驴肉馆内,店老板许将一边与客户通话,一边熟练地在订购单上记录下客户的信息。

  • 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建设热火朝天

    初夏时节,骄阳似火,热浪滚滚,但比天气更火热的是信阳淮滨港临港经济区项目建设现场。5月22日,记者在淮滨县信阳淮滨港项目建设工地,只见机声隆隆、人影匆忙、干劲正酣……

  • 淮滨:毛笔绘制“脱贫路”

    硬毫、兼毫、软毫…5月18日,记者来到淮滨县防胡镇熊寨村的同心笔业制售厂内,看到展示厅中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毛笔。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 淮滨:“脱贫桑蚕”聚势破茧化成蝶

    万物生长之季,连空气都是果香味的。5月13日上午,记者在淮滨县新里镇王角村看到成片成片桑叶碧绿青翠,颗颗饱满的桑葚点缀其中,让人喜不自禁。

  • 淮滨:小小金银花 致富大梦想

    初夏时节,淮乡大地微风和煦、暖阳照人。在位于淮滨县新里镇陈围孜村的联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金银花基地里,260多位村民有说有笑采摘金银花,撒了欢儿的蜜蜂在空中飞舞,人与自然和谐......

  • 淮滨:留住绿水青山 打造美丽乡村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俺们村变化可大了。2017年,我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2019年12月又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荣誉称号。”5月6日,在淮滨县林业局刚刚拿到奖牌的邓湾乡徐门村村支部书记王继然见到记者激动地说。

  • 淮滨:张庄大渡槽 一个时代的记忆

    循着历史轨迹,挖掘沿途的美。5月3日,记者来到淮滨县张庄乡九里村,见到了集红砖、水泥、钢筋于一体的拱桥式张庄大渡槽。“新打的大旗两面光,东栽杨柳西栽桑;东风一刮桑吃柳,西风一刮柳吃桑。”在现场,九里村村干部黄旭彬见到记者,回忆起儿时传唱的童谣。

  • 淮滨:公安无人机“出征”抗疫添"神兵"

    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淮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及时为该县公安局购置了一批警用无人机,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 淮滨:乘势破茧促蝶变 梦绕淮河近朱湾

    “我们村漂亮吧,这里‘钓鱼台’建的可漂亮了,每天都有人来垂钓......”日前,淮滨县谷堆乡朱湾村村民章永燕见到记者正在拍照,主动跑过来向我们说起村里近些年的变化。

今日热点

淮滨:抢抓机遇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淮滨:抢抓机遇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精品原创

小房间联通大世界 罗山法院互联网调解室率先配备"云上法庭"终端并投入使用 小房间联通大世界 罗山法院互联网调解室率先配备"云上法庭"终端并投入使用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