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信阳讯(记者 吴彦飞)7月中下旬以来,豫南地区迎来持续高温。气象部门连读多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最高温度超过36摄氏度。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盼着太阳早点出来晚点落下。再热,也要迎着太阳与时间赛跑。
“你看,这个保持系穗子就比较大,再看看它的穗粒数,也是非常高的......” 上午11时,室外温度已经高达36摄氏度,即便坐在树荫下不动,也会汗流浃背,微风吹过,带来一阵阵热浪。然而,在位于信阳市农科院院本部水稻试验田里,水稻育种专家王青林已经和他的团队在这工作了三个多小时。
信阳农科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王青林说:“每年最热的这段时间,是水稻生长最快的时间,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田间观察、水稻杂交授粉、水稻生育期记载等等,每一项都必须按时完成。”
上午10时至下午1时,是水稻授粉育种的关键时段,也是阳光照射最强的时候。为了保证水稻育种实验过程中数据准确、程序科学,农业科学家们每一天都迎着太阳,守在稻田里,与烈日为伴、与时间赛跑。
信阳农科院水稻所副研究员郭桂英是位性格爽朗的80后,也是王青林团队中为数不多的女同志。研究生毕业,她就选择来到了信阳农科院。原以为,搞农业科研就是做做实验,没想到,比农民还苦。“我们基本每天早上八点就跟王院长一起下田了,观察、记录、授粉,一点都不能疏忽。错过一个花期,前面积累的数年心血就白费了。再热,都得坚持。”
草帽、毛巾、胶鞋,这是王青林他们下田的标配;黝黑的皮肤,朴素的衣着,这是团队成员共同的特征。如果不是手中的记录本,他们看起来和常年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没什么两样。
上午观察、采集样本;下午在实验室镜检、分析。第二天一早,再把入选的优良单株与田里的材料一一比对、一对一授粉。工作周而复始,辛苦而单调。王青林说,他们目前正在进行杂交水稻优质不育系的转育实验。在最热的四十多天时间里,他们要完成近万份水稻材料的数据观察、采集和实时记录。如果该项目实验成功,又将填补我省水稻科研领域的又一项空白。“这么多材料,把它们全都看过一遍,要一周时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每天都想着,太阳早点出来,晚点落下去。”王青林说着,呵呵笑起来,啥困难都显得风轻云淡。
然而,一个优质水稻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广应用,最快也要七八年时间,甚至十年之久。为此,农业科学家们需要坚韧的毅力,忍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初心,日复一日地默默坚守、等待。
作为河南省水稻育种创新型科技团队首席专家,37年来,王青林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儿,带领团队创造了河南水稻育种史上多个第一:第一个国审两系和三系杂交稻品种;第一个省审优质籼稻和优质糯稻品种;第一个省审两系和三系杂交稻品种......等等,为构建河南水稻优质品种群,发展河南水稻生产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目前,信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稻生产地级市,全国最大的糯稻种源供应地和首个“中国优质糯米之乡”。王青林团队成功培育的优质糯稻品种,已在安徽、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仓廪实、天下安。”王青林和他的团队深深懂得一粒稻种的分量。“培育出更多更加优质的稻种,让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我们的本份、职责,也是我们的成就和幸福。”
(信阳新闻热线: 0376—6365159,投稿邮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这是世界各国博物馆共同的节日,也是世界性博物馆文化宣传日。上午9时,5•18国际博物馆日启动仪式暨信阳市抗疫见证物捐赠仪式活动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举办。
信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于2020年4月20日正式开通96110反电信诈骗专用号码。专门用于对群众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等工作。
20天,32000余平方米垃圾专用覆盖膜已铺就,作业面边坡四级阶梯初见雏形,650多米明、暗渗滤液收集沟建成,21000多袋黄土压实到位。这是信阳市城管局环卫处用行动与担当书写复工复产后的首个答卷,预示着该处雨污分流战役工程首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