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信阳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马珂、崔卉)“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是人们心中恒久的青春回响。青年突击队,这一共青团的品牌战队,66年来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团员青年投身急难险重新任务,攻坚突击、服务大局、奉献社会。
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市级定点医院,迅速成立了一支由72人组成的“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青年突击队”,平均年龄28岁,其中“90后”占73%,突击队队长由党小组长李红磊担任,青年突击队为坚决打赢疫情救治阻击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医疗救治团队 党员“挂帅出征”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在深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中,吴志强、邱艳、李红磊等党员“挂帅出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张国胜、谭海、钟思鹏、李俊等青年为主力的医疗组,以90后为主力的护理组及感控消杀组,各组分工合作,相互支持。消杀组每天从凌晨开始,每4小时交接班一次,每天要配制几十桶消毒液,给生活区、隔离区仔细消毒;拖地、擦桌子;收拾打包医疗废物。
不惧危险 坚守检验岗位
检验科的青年突击队员们,从春节前夕开始到现在,不惧危险,坚守检验岗位,为使流程更加合理大家会反复讨论至深夜;每天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需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脸上也被勒出了深深的勒痕,姑娘们的脸上都过敏起了疹子。为了救治患者,检验科何小帆开着自己的车驾驶几十公里去血站取血,回来以后马不停蹄配血,送往病房。
影像科90后们经受住了考验
面对未知的恐惧,影像科的90后青年突击队员陈旺森、刘丛骏、张囝等毅然选择了坚守阵地绝不退缩,每天使用移动DR机采集患者影像资料。在进入隔离病区前,除了要穿一次性隔离衣、连体防护服,佩戴护目镜和N95口罩,还要再穿上20斤重的防护铅衣,他们经受住了考验,完满的完成了检查任务。“一天最忙的时候,大约要安排20多个DR检查,基本就是在消毒或者是在赶往消毒的路上”刘丛骏笑着说。
全员不休息 保障抗疫物资持续供应
以90后为主力的药械保障青年突击队员第一时间组织救治药品及医用物资的调拨工作。全员每3天加一个夜班,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全员积极行动,紧急联系原有供货商、保证丙种球蛋白等必须药品的持续供应,并拓展物资供应渠道,协助协调上级统筹调拨,开通社会捐赠物资通道,作为85后张特老大哥的拉动自己的同学捐赠了价值4万元的医疗物资等。
用对讲机和电话当“作战工具”
对于综合协调团队的青年突击队员们,手中的对讲机和电话成了协调转运患者过程中最重要的“作战工具”,一次安全转运14位病人的记录发生在第二隔离病区成立的夜里,这成为了吴刚脑海中难以忘却的记忆。90后阳光大男孩张凤鑫,在接到紧急召回的通知后,从腊月二十五至今从未离开过单位,白天他守着电脑和电话,晚上还经常加班到深夜。
后勤保障显神通
大年三十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后勤保障团队的青年突击队员郑登科迎着风雪在大街上挨家挨户的采购物资,时间紧任务急,顾不上喝水吃饭;90后李一涵冒着严寒,深夜依然坚守预检分诊;89年的汪璐,孩子刚刚满7个月,爱人也是卫健系统的工作人员,夫妻俩为了坚守抗击新冠肺炎的阵地,只能把幼子托付给老人照看,他和90后喻海波一起,两人互相配合,帮忙整理病房、搬运物资,常常一干就是连着3、4个小时,直到唇干脸白,浑然不觉已经出现的脱水症状。
“黄金搭档”传递满满正能量
抗疫宣传组的共产党员马珂、陈丹丹也是青年突击队员,他们及时宣传报道抗疫一线人员的工作动态,白天闻令而动手持相机捕捉现场镜头,晚上撰稿审稿加班至深夜。截至目前,院宣传组共有56篇稿件见诸报端,有20余篇被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转载刊登,为抗击疫情传递了满满正能量。
院感团队不负春光不负卿
同样院感团队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取消春节休假,始终坚守在前沿一线,现场进行转运过程个人防护培训及演练,成立外围消杀小组、监督处理医疗垃圾废弃物、指导隔离病区及全院的院感防控等。消杀组成员许家宁、余晖、陈丽瑾、龚永峰、华宇栋、张晓曼、何春兰、汪明睿等众多的90后青年突击队员,他们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背着重达20公斤的消杀装置,为全院进行消杀;一天下来,浑身湿透,为了防止内急都尽量少喝水,有的甚至还装备了成人尿不湿。2月21日,为了四楼的终末消杀,消杀组一直工作到深夜......
当前,信阳市医疗救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仍然不能松懈,保持战斗定力,继续把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重要工作,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做好体温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在下一阶段的疫情防控保卫战中,青年突击队将继续站好每一班岗,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工作落细落实,做出青年一代应有的贡献。
(映象网信阳新闻热线: 15503760000,投稿邮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