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信阳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唐媛媛)近日,信阳市平桥区肖店乡三台社区的“扶贫车间”里,“嗡嗡嗡”的美妙声响中,6条生产线上一台台机器飞快旋转,一双双“巧手”在缝纫机前上下“飞舞”,剪裁、缝线、翻面……一件件漂亮的服装被源源不断制造出来。
“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每月收入2000多元,收入不仅稳定,也比打零工更高,更有保障。”刘台村贫困户王巧一边操作缝纫机一边高兴地回答记者的问题。
王巧是肖店乡首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正值壮年的丈夫两年前患上尿毒症,每月高额的治疗费用使原本贫寒的家境雪上加霜。今年年初搬入安置房后,王巧就来到街对面的“扶贫车间”参加免费培训,成为首批签约员工之一。“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可以‘上楼回家,下楼就业’,家人和孩子也享受到了相应的政策补贴。在这里,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王巧动情地说,“我一定能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三台社区的“扶贫车间”是肖店乡通过争取科技扶贫项目、到户增收项目引进而来。2017年,该乡与信阳千锦时装有限公司合作,在三台安置区内建起了一座占地1800平方米的大型服装生产车间,让全乡近200名贫困群众进入车间变成“产业工人”,圆了他们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梦想。
40岁的裁剪工李富华之前在广州打工,为了给家里多寄些钱,他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今年初得知家乡就有服装厂,且厂房距家仅800多米,他便毅然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返乡就业。“工厂离家近,待遇也不错。我和媳妇都在这上班,每月我俩至少有6000元工资。现在我们每天一起工作,共同照顾老人,陪伴孩子成长,一家人终于能团聚在一起了。就业顾家两不误,现在的日子比蜜甜!”李富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幸福生活有奔头!”这是在扶贫车间工作的贫困群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送钱送物不如送岗位。‘扶贫车间’创建后,我们逐户动员留守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扶贫车间’,并宣传引导外出打工的贫困群众返乡就业。‘扶贫车间’让家庭更完整了,家乡更温暖了。”肖店乡党委书记叶春告诉记者,“扶贫车间”已通过务工就业先期带动93户搬迁户增收,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160名贫困人口和1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坚持“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肖店乡“扶贫车间”模式在全区复制推广。平桥区通过建立“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机制,打造“10分钟就业创业园”。目前,平桥区已建立扶贫车间14个,带动400余人就业;建立手缝加工点16个,260余人加入手缝队伍,月收入1500—2500元。
(信阳新闻热线: 0376—6365159 邮箱:yxxy2013@126.com)
1月15日上午,信阳市浉河区后备干部培训班一行60余人来到柳林乡党内政治文化体验区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为践行和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彰显信阳农商银行(农信社)精神文明风采和企业文化魅力。1月16日上午,在新春佳节前夕,信阳市农信办党组书记、主任赵建恒带领市办10名志愿者,前往潢川县双柳镇养老院开展新春慰问活动,给他们送去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慰问品。潢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双柳镇党委书记齐新峰、潢川农商银行负责人赵德全等领导同志陪同慰问。
12月11日下午,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联合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信阳分公司召开了全市智能制造暨企业上云推进工作会。信阳市八县两区工信委、管理区(开发区)工信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业务科长、各县区移动公司负责人、全市重点服务企业和产业集聚区A类企业负责人等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10月16日,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信阳市旅游局副局长金尚林、顾先彬带领局机关党总支和扶贫办相关人员,到局对口扶贫村新县田铺乡河铺村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
当新邻遇见老友,当温情邂逅文化,这注定是一场美好的相遇。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大庆典,在华丽灯光的映衬下,已经暖心袭来。
当今社会,忙碌的都市生活和压力,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罹患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们忽略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定期的身体检查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藏的疾病和危险因素,并做出适当预防与治疗。
8月17日上午,信阳市“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巡回宣讲企业报告会在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举行。此次活动是为了将十九大精神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通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宣讲活动,让企业干部职工了解十九大精神的主要内容,以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明确当前的发展阶段和下一步发展方向,在企业中营造“增强创新能力,促进转型发展”的良好氛围。
面对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压力,工行信阳分行提高政治站位,加压驱动,全面发力,推动普惠金融业务稳健发展。